今天跟大家理一理,《综合素质》的教师观。
教师观,在考试中会出的一个是选择题,另一个就是一道材料分析题。
教师观,需要掌握的内容,也不多。
除了我们讲过的教师劳动的特点之外,需要掌握的内容有4部分。
01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这是教师观里边最重要的部分,多为材料分析题。
小昂笔记
这个答题模板,要牢记。考试时候,原句照搬。
①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③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④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常常有同学问:老师,有新课改,我是不是还要记旧课改呀?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何谓新课改。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
主要内容:改革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这6个方面
目的: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
我们现行的教育,都是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实行的。
因此,回答教师观的材料分析题,一定是基于新课改的教师观来回答。
另外,也不存在“旧课改”这一说法。可以说新课改教材,旧教材。
来看一道材料分析题的例子:
夏日的雨后,大(1)班幼儿来到户外准备做操,发现地上爬了几只蜗牛,都纷纷蹲下来看,音乐声响起,幼儿小心翼翼地站在操场上做操,互相提醒别踩到蜗牛了,做完操后,有的幼儿提议要救救蜗牛,还有的幼儿提出要捉几只蜗牛到班里养着。
“蜗牛有嘴吗?”“有脚没有?”“喜欢吃什么?”“它能走曲线吗?”“是公的?还是母的?”幼儿提出了很多问题,李老师也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和幼儿一起讨论,李老师说:“宝贝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趣的问题,不过,老师也不知道答案,但是老师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想想,怎么可以获得答案呢?”“看书!”“问爸爸妈妈!”……小朋友纷纷回答,李老师高兴地说:“好,我们分头行动!”于是,李老师用瓶子装着蜗牛带到班里,养蜗牛的行动开始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老师找来关于蜗牛的科普视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同孩子们一道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并一起围绕蜗牛“吃什么?”“怎么睡觉?”等问题查阅资料,分享资料……以“蜗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陆续在班里开展起来。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分析: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的李老师在幼儿提出与蜗牛相关的问题后,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引导幼儿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幼儿一起探讨。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的李老师没有因循守旧按照既定的课程实施教学,而是按照幼儿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李老师在针对幼儿关于蜗牛的问题,在教学中拓展各种途径进行教学,观察记录,视频,和幼儿查阅资料。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李老师在活动中针对孩子们关于蜗牛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查阅资料,询问家长。在教育中结合家庭,学校等教育力量共同的努力。
02
教师成长的3个阶段续
3阶段分为:生存 → 情境 → 学生
这部分只会出选择题,咱们还是先要真正理解其含义,选择题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定义就不会选错。
①生存:重视自己在学生、同事、领导心目中的地位
②情境: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点提高,关心班集体建设,关心备课是否充分
③学生:能考虑到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其实,这就跟初入职场类似,从诚惶诚恐的职场小白,进化到成为项目骨干,再进化到从独当一面、考虑如何促进公司更好发展的职场精英。
学校里,如果教师一味只看学生成绩,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那ta一定还只是在关注情境阶段。
如果老师能做到,即使面对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差的孩子,ta都能想出适合孩子的方法,让这个孩子不断进步,那么ta就处于关注学生的阶段了。
看个例子:
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李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
A.教学情境
B.职业生存
C.学生发展
D.教学设计
分析:
关键词“赢得学生喜爱”“搞好关系”,说明李老师更注重的是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学生能够喜欢他、接纳他。所以处于关注职业生存的阶段,选B。
03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有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这几种方式。
大家要重点关注自我教育,这方面是高频考点。
自我教育是一种不竭的动力,作为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
自我教育方式:
①教学反思:写教学日志、反思日记、教学案例等
②同伴互助:比如教师同事间互相观摩教学,分享经验
③行动研究:针对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
④跳出教育谋发展:挑出教育审视教育问题,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来看例子:
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 )
A.同伴互助
B.自我反思
C.自我研修
D.脱产进修
分析:
关键词“加入名师工作室”、“参加教研活动”,这都是自我教育,也可以称作自我研修,选C。
张老师经常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反思。下列不属于教学反思的是()
A.撰写教学后记编
B.编制课程标准
C.撰写教学案例
D.编写教学日志
分析:
教学后记、教学日志,都是对教学的反思。
教学案例是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通过这个案例,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研讨。
而编制课程标准,一般是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来组织编写。不属于教学反思的范畴。选B。
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对刘老师和新入职的邓老师“师徒结对”,刘老师悉心指导,邓老师也是主动向刘老师请教,经常观摩刘老师上课,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上都尽量模仿刘老师,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其原因是( )。
A.邓老师缺乏自我反思
B.邓老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
C.刘老师指导有所保留
D.刘老师的教学示范性不强
分析:
关键词“悉心指导”“观摩上课”“模仿”“教学效果不佳”。
邓老师通过观摩学习是OK的,但只是模仿,没有反思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选A。
04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这部分比较好理解,看笔记。
董老师上完公开课后会看自己的课堂录像,找出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是( )
A.同伴互助
B.教学观摩
C.进修培训
D.教学反思
在这里,和律原老师一起考教师资格证。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