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道德发展理论的考点精讲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报名条件-考试培训 - 律原教育

小学、中学—道德发展理论的考点精讲
2020-03-22 10:00:00 来源:本站 浏览:1855


【教师资格证热门考点每日一讲】

最实用考试答题术!


每日10分钟,跟律老师一起学习答题技巧,听律老师讲最细致的知识点。


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个科目全面覆盖。


第23讲:小学、中学—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理论理论

概念


1、品德:即道德品质,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

  • 具有:个体性


2、道德: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具有:社会性


品德的心理结构

3、品德的心理结构

  • 道德认识

  • 道德情感

  • 道德行为

  • 道德意志


道德发展理论


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对偶故事”的方法)

  • 2-5岁:自我中心阶段(无律期)

  • 5-8岁:权威阶段(他律期)

  • 8-10岁:可逆性阶段(自律期)

  • 10-12岁:公正阶段


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两难故事”方法)

  • 9岁以下:前习俗道德水平
    ①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10-20岁:习俗道德水平
    ①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②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 20岁以上:后习俗道德水平

    ①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②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小百科


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利用讲述故事向儿童提问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


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


典型故事: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小百科


两难故事测验

科尔伯格采用9个道德价值上互有冲突的两难故事,让被试者在两难推论中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科尔伯格对被试的陈述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出30个不同的道德观念维度,如是非观念、权利义务观念、责任观念、赏罚观念、道德动机与行为后果等等。


典型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讲完这个故事,主试就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

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

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等等。


儿童对科尔伯格所编制的两难故事中的问题既可做肯定回答,又可做否定回答。科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做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


因为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提出的理由(即儿童的推理思路)是根据其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


更多每日一讲课程,扫码进入律老师课程专栏,每日一更,一起学。



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关于律原老师的课程,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扫码咨询律原助教-小昂老师。


在这里,和律原老师一起考教师资格证。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律原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机构,专业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指导,提供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报考教师资格证资格等。
相关推荐: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